國際在線報道(記者 朱宛玲)“民以食為天”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,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食品進口高速增長,2012年至2020年食品進口額年均增長11.4%,2020年進口總額更是突破千億美元。進口食品不僅成為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,也為從事相關業務的跨國公司帶去了勃勃商機。
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,一批來自比利時的朱櫻紅啤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這也是這款比利時農產品首次亮相亞洲市場。不久后,這些朱櫻紅啤梨將會進入中國的部分超市。
其實,不僅是比利時的紅啤梨,法國的紅酒、新西蘭的奶粉、厄瓜多爾的白蝦……這些曾經只有高級餐廳才有的美食,如今已進入中國普通百姓的餐桌。
80后徐先生成長在東北。說起第一次吃到進口食品的經歷,他記憶猶新。“(小學)五六年級的時候,家里有親戚在哈爾濱工作,過年帶了一些俄羅斯糖果回來。(這是我)第一次吃到進口食品。”而現在,想吃到進口食品,不用再等過年,也不必再等親戚從大城市帶回來了。走進家鄉的超市,就能方便地買到。“除了能見到俄羅斯的產品,還有日本的、韓國的,還有來自土耳其還有西班牙的商品,確實是很豐富了。而且價格也都很便宜,大家負擔得起。”
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高度重視食品行業的發展,不僅穩定農業生產,確保食品供應,而且積極主動開放市場,持續擴大進口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。
目前,我國共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,來自東盟等國家的水果實現了進口零關稅,這對于從事果蔬生產、銷售的美國都樂公司來說,也迎來了擴大對華出口的巨大商機。該公司中國品牌總監王娜說:“為我們產品進入國內帶來了極大的便利,包括秘魯、智利、新西蘭、菲律賓、泰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實現了進口零關稅,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可以更快進入到國內的消費市場,消費者也可以在商超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我們都樂的新鮮果蔬。”
1998年,都樂集團進入中國內地市場。伴隨著中國消費者對于進口水果的需求日益提升,都樂也將越來越多的水果品類引入中國。王娜說:“我們的產品線從香蕉、菠蘿發展到目前涵蓋柑橘類、蘋果、梨、核果類、提子類、牛油果、蔬菜類等多種產品,目前都樂已全年運作來自19個國家90多個品項的果蔬產品,并且我們還在持續努力,希望能為消費者們帶來更多來自世界的優質果蔬。”
數據顯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食品進口高速增長,2012年至2020年食品進口額年均增長11.4%,2020年進口總額更是突破千億美元,達到1077億美元、同比增長18.6%;今年1至9月,中國食品進口再創新高,進口總額達1014億美元、同比增長29.8%。
有著近20年食品貿易行業從業經驗的丁海告訴記者,近年來,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*********展會的設立,更多的國際美食匯聚中國,走入千家萬戶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國食品市場對海外的巨大吸引力。“以前你是要到國外去找,看有什么好的、適合中國的買進來,現在他們可以拿到你的面前,然后你自己去選需要什么,選擇余地非常大。所以以前是我們出去找,現在哪怕你就在國內,都有很多機會去接觸國外新的產品。”
丁海目前主要從事東歐地區的乳制品和奶酪類食品的進口業務。他說,伴隨著中國的消費升級,中國人對于進口食品從口感、品質到安全、營養上的需求越來越講究。“常規的產品大家也都習慣了,開始逐漸追求一些小眾的、比較獨特口味的,或者是更有特色的。對于我們做貿易的來講,原來我們選品可以稍微寬泛一點,就是有什么熟悉的就進,現在如果這樣,你就面臨競爭壓力太大了。必須要找一些有特點的、更注重健康的這類東西。所以我們在選品上就更加要注意,比原來做的更加精細。”
王娜也表示,生鮮水果在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,未來企業也將順應中國的新消費趨勢推陳出新。“為了能迎合當下消費者的需求,我們除了在傳統大型商超布局外,如今也增加了許多線下便利店、O2O、及社區團購等銷售渠道,同時我們也改變了商品包裝形式,增加小包裝玉米、開袋即食的鮮切菠蘿等方便運輸和食用的產品。”
目前,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中國食品市場“大蛋糕”,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商機。
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,一批來自比利時的朱櫻紅啤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這也是這款比利時農產品首次亮相亞洲市場。不久后,這些朱櫻紅啤梨將會進入中國的部分超市。
其實,不僅是比利時的紅啤梨,法國的紅酒、新西蘭的奶粉、厄瓜多爾的白蝦……這些曾經只有高級餐廳才有的美食,如今已進入中國普通百姓的餐桌。
80后徐先生成長在東北。說起第一次吃到進口食品的經歷,他記憶猶新。“(小學)五六年級的時候,家里有親戚在哈爾濱工作,過年帶了一些俄羅斯糖果回來。(這是我)第一次吃到進口食品。”而現在,想吃到進口食品,不用再等過年,也不必再等親戚從大城市帶回來了。走進家鄉的超市,就能方便地買到。“除了能見到俄羅斯的產品,還有日本的、韓國的,還有來自土耳其還有西班牙的商品,確實是很豐富了。而且價格也都很便宜,大家負擔得起。”
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高度重視食品行業的發展,不僅穩定農業生產,確保食品供應,而且積極主動開放市場,持續擴大進口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。
目前,我國共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,來自東盟等國家的水果實現了進口零關稅,這對于從事果蔬生產、銷售的美國都樂公司來說,也迎來了擴大對華出口的巨大商機。該公司中國品牌總監王娜說:“為我們產品進入國內帶來了極大的便利,包括秘魯、智利、新西蘭、菲律賓、泰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實現了進口零關稅,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可以更快進入到國內的消費市場,消費者也可以在商超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我們都樂的新鮮果蔬。”
1998年,都樂集團進入中國內地市場。伴隨著中國消費者對于進口水果的需求日益提升,都樂也將越來越多的水果品類引入中國。王娜說:“我們的產品線從香蕉、菠蘿發展到目前涵蓋柑橘類、蘋果、梨、核果類、提子類、牛油果、蔬菜類等多種產品,目前都樂已全年運作來自19個國家90多個品項的果蔬產品,并且我們還在持續努力,希望能為消費者們帶來更多來自世界的優質果蔬。”
數據顯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食品進口高速增長,2012年至2020年食品進口額年均增長11.4%,2020年進口總額更是突破千億美元,達到1077億美元、同比增長18.6%;今年1至9月,中國食品進口再創新高,進口總額達1014億美元、同比增長29.8%。
有著近20年食品貿易行業從業經驗的丁海告訴記者,近年來,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*********展會的設立,更多的國際美食匯聚中國,走入千家萬戶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國食品市場對海外的巨大吸引力。“以前你是要到國外去找,看有什么好的、適合中國的買進來,現在他們可以拿到你的面前,然后你自己去選需要什么,選擇余地非常大。所以以前是我們出去找,現在哪怕你就在國內,都有很多機會去接觸國外新的產品。”
丁海目前主要從事東歐地區的乳制品和奶酪類食品的進口業務。他說,伴隨著中國的消費升級,中國人對于進口食品從口感、品質到安全、營養上的需求越來越講究。“常規的產品大家也都習慣了,開始逐漸追求一些小眾的、比較獨特口味的,或者是更有特色的。對于我們做貿易的來講,原來我們選品可以稍微寬泛一點,就是有什么熟悉的就進,現在如果這樣,你就面臨競爭壓力太大了。必須要找一些有特點的、更注重健康的這類東西。所以我們在選品上就更加要注意,比原來做的更加精細。”
王娜也表示,生鮮水果在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,未來企業也將順應中國的新消費趨勢推陳出新。“為了能迎合當下消費者的需求,我們除了在傳統大型商超布局外,如今也增加了許多線下便利店、O2O、及社區團購等銷售渠道,同時我們也改變了商品包裝形式,增加小包裝玉米、開袋即食的鮮切菠蘿等方便運輸和食用的產品。”
目前,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中國食品市場“大蛋糕”,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商機。
